热门关键词: 永凝液DPS每平方米用量 永凝液DPS优势 DPS永凝液使用方法 永凝液DPS用途
在建筑防水领域,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凭借其深层渗透、长效密封、环保无毒等特性,已成为混凝土结构防水的优选方案。然而,施工过程中若操作不当,可能影响防水效果。本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,系统梳理施工中的高频问题,为工程人员提供科学指导。
一、施工前准备:细节决定成败
1. 基面处理是否达标?
基面质量直接影响防水层性能。施工前需确保混凝土基面强度不低于C25,表面无浮浆、油污、松散颗粒及明水。对于裂缝宽度超过0.3mm的缺陷,需沿裂缝凿出V型槽(宽5cm、深3cm),先喷涂DPS一遍,再用速凝水泥填补并养护,最后补喷DPS形成整体密封。例如,某地下车库项目因未彻底清理基面油污,导致局部防水层与基面剥离,返工后严格遵循“凿除→清洗→喷涂→修补→复喷”流程,最终通过闭水试验。
2. 环境温度如何把控?
DPS施工对温度敏感,0℃以下环境易导致材料结晶失效,35℃以上高温则加速溶剂挥发,影响渗透深度。建议施工时段为5℃—35℃,且避开雨天及风力>5级天气。某桥梁工程在冬季施工时,采用红外线加热设备对基面预升温至10℃后喷涂,有效避免了低温结晶问题。
3. 材料配比是否合规?
科洛永凝液DPS为纯液态产品,严禁兑水稀释或添加其他物质。开桶前需摇晃1分钟使沉积物均匀分布,喷涂时采用低压喷雾器(压力≤0.3MPa)避免材料飞溅。某厂房屋面维修项目中,因误将DPS与水泥混合使用,导致防水层开裂,重新按规范施工后问题解决。
二、施工过程:规范操作是核心
1. 喷涂量如何控制?
DPS需分两遍喷涂:第一遍用量8㎡/kg,确保基面湿润但无积水;间隔16—24小时后喷涂第二遍,用量4—6㎡/kg。某水库大坝项目通过划分2m×2m网格区,用电子秤计量每区域喷涂量,使防水层厚度均匀性提升40%。
2. 交叉作业如何协调?
DPS喷涂后3小时内禁止踩踏或接触水,24小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。在综合管廊施工中,通过划分施工段并设置警示标识,避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,确保防水层完整率达98%以上。
3. 特殊部位如何处理?
穿墙螺栓孔:割除外露钢筋后,用速凝水泥封堵并喷涂DPS两遍。
阴阳角:采用45°斜切喷涂法,增加材料堆积量形成加强层。
背水面施工:需先进行压力灌浆堵漏,再喷涂DPS形成双重防护。某地铁站项目在背水面施工时,结合高压注浆与DPS喷涂,使渗水点减少92%。
三、施工后验收:数据支撑质量
1. 闭水试验如何设计?
防水层完成24小时后,需进行48小时闭水试验。对于地下室等大型结构,可采用分段蓄水法,每段蓄水深度不低于50mm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布设20个水位监测点,实时记录渗漏数据,最终渗漏率控制在0.02L/(㎡·d)以下。
2. 渗透深度如何检测?
采用酚酞试剂检测法:在基面钻孔取芯,滴加酚酞溶液后观察变色深度。规范要求渗透深度≥30mm,某桥梁检测中实际平均深度达38mm,证明DPS与混凝土充分反应。
3. 长期耐久性如何评估?
通过模拟酸雨、氯离子侵蚀等加速老化试验,DPS防水层在5%盐酸溶液中浸泡30天后,抗压强度损失率<5%,远优于国家标准。某沿海电厂项目运行10年后检测,混凝土碳化深度仅2mm,验证了DPS的长期防护效能。
四、典型案例:问题与解决方案
案例1:某高层住宅屋面渗漏维修
问题:原防水卷材老化开裂,导致多户室内渗漏。
方案:
铲除旧卷材至结构层;
喷涂DPS两遍形成渗透密封层;
铺设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作为保护层。
效果:维修后5年未出现渗漏,业主满意度达100%。
案例2:某污水处理厂水池防腐
问题:污水中的硫化氢腐蚀混凝土,导致结构强度下降。
方案:
高压水枪清洗基面;
喷涂DPS增强混凝土密实度;
涂刷环氧玻璃钢防腐层。
效果:抗氯离子渗透性提升3倍,使用寿命延长至20年。
五、施工误区与纠正
误区1:喷涂越厚效果越好
纠正:过量喷涂会导致材料堆积,反而阻碍渗透。需严格按8㎡/kg+4—6㎡/kg的两遍喷涂法施工。
误区2:雨天可室内施工
纠正:潮湿环境虽可施工,但明水会稀释DPS,降低反应效率。需确保基面含水率<8%。
误区3:无需养护即可验收
纠正:DPS需24小时自然养护形成结晶结构,过早闭水可能破坏未固化防水层。
结语
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的施工质量,取决于对工艺细节的精准把控。从基面处理到环境控制,从喷涂操作到验收检测,每个环节均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。通过科学施工管理,可实现“一次施工、终身防护”的目标,为建筑结构提供持久可靠的防水屏障。